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分析鳯凰衞視(2008)

林少推介鳯凰衞視(2008),之前一直未有時間細看,最近終於抽空可以分析一下。

公司規模
鳯凰衞視(2008)2011年收入為36.39億港元相對電視廣播(511)52.08億港元收入的69.87%,然而,鳯凰衞視市值只有電視廣播的一半左右,為125億港元(電視廣播為257億元)。這反映電視廣播身為華語龍頭電視台所享有溢價。

業務
電視廣播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佔上半年收入55%,按年增長22.99%。第二大收入來源為新媒體業務,佔收入32.6%,按年增長37.66%。公司透過持有52%鳯凰新媒體擁有新媒體業務,鳯凰新媒體乃公司去年分柝到美國上市。

鳯凰衞視的定位我認為就是以有別於國內CCTV的內容去吸引觀眾,而這類觀眾應該大別於大眾,會是知識份子及較為富裕人士,這會吸引一些針對這些市場的企業、品牌到鳯凰衞視下廣告。

廣告生意並非完全不受周期影響,相對TVB(針對大眾市場)而言,定位較高的鳯凰衞視客戶群是會受到經濟於緩影響。雖說2009年時,鳯凰衞視仍有收入增長,而TVB是下跌,但我認為這是由於鳯凰衞視處於增長的市場(國內市場),相反香港是一個飽和市場。中國經濟放緩情況下,難怪鳯凰衞視估值會落後於增長較慢的TVB。

鳯凰衞視的機會來自於其新媒體業務,該業務有效leverage其電視業務制作節目的成本。smartphone 普及的情況下,得內容者得天下,這是鳯凰衞視擁有的本錢(當然tvb亦擁有強大內容,幸好tvb主要優勢來自其劇集)

財政狀況
公司主要資產項目為其PP&E,其餘大部份為流動資產項目,包括預付款項,按金,而公司現金豐富,現金合計28.53億港元。而借貸只有6億港元。

至於資本開支及現金流方面,過去4年,公司的資本開支2-4億港元為間,2008年2.78億港元、 2009年3.33億港元、2010年2.45億港元及2011年3.68億港元,與其盈利及經營現金流相若,顯示公司未有太多自由現金流。




股東及管理層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百萬)
持股%
劉長樂
1,854
37.13%
中移動(香港)
983
19.69%
星空傳媒
871
17.44%
中銀集團
412
8.25%
羅嘉瑞
9.8
0.20%
公眾投資者
863.8
17.30%
總數
4993.6
100%



資料來源: 價值透視


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60歲,1983年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任職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後更升為國家司級幹部。1988年派往海外工作,自稱從原油貿易賺到第一桶金。劉長樂在移居海外後短短四年里就從事對資本總量要求很大的石油和房地產開發業務並獲利。1996年3月31日,劉長樂旗下的今日亞洲有限公司,與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屬下衛星電視有限公司,及中國中央電視台屬下華穎國際有限公司共同創立鳳凰衛視,劉長樂其後成為大股東。2000年6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改鳳凰衛視有限公司為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2002年6月11日,劉長樂收購亞視46%股份,成為最大股東。2007年,與陳永棋所持有的亞視股權將減至26.85%,故不再為亞洲電視最大股東。近年只作為鳳凰衛視控股公司的主席,而少有參與實質性的鳳凰媒體工作。其工作被劉春代替。主要工作為出席活動、論壇和一些場合,或完成一些文化、兩岸間交流的中間人。

估值
以中期業績每股盈利0.071港元計算,年率化市盈率為18倍。林少預測公司今年賺0.18港元,即14.27倍市盈率。預期其盈利增長率應保持在10-20%之間,能否貼近較高水平,主要視乎新媒體及戶外媒體業務增長率,這方面較難預測。

整體評分為7.915,屬吸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